翡翠的结构
来源: | 作者:华珺珠宝 | 发布时间: 2023-11-27 | 429 次浏览 | 分享到:
翡翠的结构决定了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一般来讲,矿物颗粒越粗、颗粒间结合越松散,则翡翠质地就松散、透明度和光泽也差;相反,矿物颗粒越细、结合越紧密,则翡翠质地细腻致密、透明度好、光泽也强。

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翡翠是原岩经变质作用重新结晶而成的。通过肉眼观察、手持放大镜观察或宝石显微镜的观察中,可以发现翡翠组成矿物全呈柱状或略具拉长的柱粒状,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织排列。翡翠的“交织结构”在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结构特征明显有别于其他玉石的结构特征。


翡翠常见的结构主要有两种: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1.纤维交织结构


纤维交织结构在地质学中又称为纤维变晶结构,纤维状的硬玉等矿物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织排列在一起。它是翡翠的一种最常见结构,形成了翡翠硬度高、韧性强等特点。当翡翠受到剪切作用的影响时,较大颗粒碎裂成细小颗粒;当剪切作用足够强烈时,则发展成糜棱—超糜棱结构,矿物颗粒通常高度亚颗粒化,颗粒极细(d<0.05mm),因而透明度高,致密而细腻。高档翡翠多属于此。


对翡翠作薄片鉴定-纤维交织结构。

 

2.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翡翠中粒状、纤维状的矿物颗粒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织排列在一起。通常颗粒较粗,边界平直,根据矿物颗粒粒度可以分为:显微粒状结构(d<0.1mm);细粒结构(d=0.1~lmm);中粒结构(d=1~3mm);粗粒结构 (d=3~lOmm);巨粒结构(d>10mm)。


对翡翠作薄片鉴定-粒状纤维交织结构。

 

翡翠的结构决定了翡翠的质地、透明度和光泽。一般来讲,矿物颗粒越粗、颗粒间结合越松散,则翡翠质地就松散、透明度和光泽也差;相反,矿物颗粒越细、结合越紧 密,则翡翠质地细腻致密、透明度好、光泽也强。纤维交织结构者韧性好,而粒状结构者韧性差。

 


高档翡翠-结构紧密颗粒细小

 


低档翡翠-结构松散颗粒粗大

 

通俗来说,内部结构越是细密紧致矿物颗粒越细小的翡翠,经打磨抛光后翡翠的质地、透明度越好,可显示出强烈的玻璃光泽;而结构越松散矿物颗粒越粗大的翡翠,打磨抛光后的成品表面粗糙,透明度与光泽度也较差。一般来说,当矿物粒度<0.15mm,翡翠的光泽度高,质地细润。当粒度>0.55mm,翡翠的光泽度差,质地粗糙。



版权声明:

1、本刊载的各项内容,除声明引用外,均为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用途,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2、本刊可能有部分信息是从公开免费资源摘编获得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有关内容。

3、本文引用参考资料:系统宝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