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祖母绿进行优化处理的历史久远,主要方法有浸注处理、染色处理、覆膜处理。
一、浸注处理
对祖母绿进行浸注处理由来已久,浸注方法也是多样。早期人们主要用各种油来浸渍祖母绿(如各种植物油、雪松油等),而且尽量采用与祖母绿折射率相近的油,所浸注的油可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近年来又有采用加拿大树脂来浸注的。根据浸注的材料不同浸注处理大致归为3类:即浸无色油处理、浸有色油处理和树脂充填处理。
1.注无色油处理
注无色油的祖母绿目前已得到国际珠宝界和消费者的认可,而且在市场上很常见。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祖母绿本身的颜色,还可使祖母绿变得好看些。油的作用主要是掩盖已有的裂隙,提高宝石的透明度和亮度。
注油前(左)注油后(右)
对浸无色油祖母绿的检测,主要是放大检查,观察裂隙中是否有油存在的特征,可将祖母绿样品浸于水中或其他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进行观察。用反射光,慢慢转动样品,在某一角度上可观察到裂隙中无色油产生的干涉色。如果裂隙未完全充填,观察时可见裂隙中不规则分布的油痕,其反光比一般裂隙中液态包体强。
其次是观察祖母绿是否有受热后“发汗”流油的情况。用台灯或热针靠近祖母绿样品,样品受热,油会像出汗似的,从裂隙中渗出,用棉纸或镜头纸擦拭可看出是否有油渗出。浸过油的祖母绿在包装纸上会留下油迹,所以细心检查包装纸,也可得出该样品是否经过浸油。
浸油祖母绿在受热和强光照射下会产生挥发而干涸,原先掩盖住的裂隙会重新显露出来,不免会引起商家与顾客之间、生产与销售双方之间的麻烦。所以不管哪一方都应对祖母绿的浸油处理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使用、保管方法,如避免用超声波清洗器或强清洗剂清洗等。
2.浸有色油的处理
浸有色油与浸无色油的观察方法相同,而且放大检查时可见绿色油呈现丝状沿裂隙分布;油干涸后会在裂隙处留下绿色染料;受热渗出的油和包装纸上的油迹呈绿色。某些有色油在紫外光下具荧光。
比一般裂隙中的液态包体强。浸有色油的祖母绿放大观察在裂隙中可以见到放大检查时绿色油呈丝状沿裂隙分布。
由祖母绿裂隙中充填的油所引起的荧光反应。这张照片是在紫外线(UV)灯下拍摄的。
3.树脂类充填处理
树脂充填处理的观察方法与上述两者相同,也同样具有一种干涉效应,但无“发汗”现象。充填物较厚处可能会残留有气泡,有时充填区呈雾状,充填物内有流动结构。用反射光观察,可见祖母绿表面有蛛网状的裂隙充填物,其光泽较周围祖母绿暗。
触及表面的裂缝可以使用人造树脂、蜡和环氧聚合物进行填充,这样可降低裂缝的可见性。右图所示,为处理后的祖母绿。
二、染色处理
采用化学颜料,将色浅的祖母绿或无色绿柱石染成深绿色,以达到祖母绿的效果。这种染色处理的绿色颜料,沿裂隙分布,可呈蛛网状。可有630~660nm吸收带,在长波紫外光下可呈黄绿色荧光。
染色的祖母绿沿裂隙处观察可以看到呈丝网状分布的绿色颜料。
三、覆膜处理
1.底衬处理
为加深祖母绿的颜色,在祖母绿戒面底部,衬上一层绿色的薄膜或绿色的锡铂,用闷镶的形式镶嵌。检测时不易觉察,放大检查其底部近表面处可有接合缝,接合缝处可有气泡残留,有时会有薄膜脱落,起皱等现象。二色性不明显或根本就没有二色性,不像天然祖母绿有明显的二色性,而且天然祖母绿具明显的Cr吸收谱,该种处理的祖母绿只有模糊或无Cr吸收光谱。
2.镀膜处理
常采用天然无色绿柱石作核心,在外层生长合成祖母绿薄膜。所以有人称其为再生祖母绿。用无色绿柱石作内核,可以保证样品整体的密度与祖母绿的相近。一般外层合成祖母绿只有0.5mm厚,很容易产生裂纹,呈交织网状,这可以说是镀膜祖母绿的一个特征。观测时,浸泡于水中或其他透明溶液中,可见棱角处的颜色明显集中,在长波紫外光下外层的荧光比宝石本身的荧光强得多。内部包体的特征为无色绿柱石的特征,即有雨丝状、管状包体、气液包体。而不是祖母绿中的典型包体。也有多次覆层的祖母绿,内部用无色绿柱石作种晶,外生长一层合成祖母绿后,又生长一层合成绿柱石。鉴别的关键是浸泡并从侧面观察,可清楚见到多层分布的现象。
版权声明:
1、本刊载的各项内容,除声明引用外,均为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事先书面许可,均不得将以上内容用于任何用途,如需使用相关资料,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2、本刊可能有部分信息是从公开免费资源摘编获得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有关内容。
3、本文引用参考资料:系统宝石学。
COPYRIGHT @2022-2025
www.hjunj.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珺珠宝工作室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